(二)丰富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 根据目前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创新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可考虑以下几方面。 1.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为鼓励物流业发展,各级财政为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的贷款利息。中央和各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贴息政策,比如对于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物流企业或者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可以根据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等来计算贴息数额,但应该规定一个贴息上限,避免企业虚报贷款数量以及降低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2.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在节约资金、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重点企业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可在物流服务业实行政府采购,同时尽量避免招标,而改用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既能满竞争性的要求,又能向国内物流企业倾斜,为国内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财政以奖代补 奖励是政府鼓励民间参与物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财政以奖代补这种杠杆,可以避免财政补贴的低效率。“干得好奖的多”,如果物流企业没有达到政府事先规定的奖励条件,政府就不必支出,从而降低和避免了财政补贴等方式带来的政府资助的风险。这一政策会吸引大量的民间企业竞相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等活动,从而加快物流业现代化的速度。 4.财政投融资 财政投融资一般由政策性银行负责,因此可设立政策性物流银行,把物流业作为投融资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按照其他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物流银行应该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网络构建等方面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融资方面的支持。 (三)加大对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村物流是我国物流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的同时应加重农村物流建设。财政对农村物流支持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多种形式,但一般是由政府牵头组建起来的,它是帮助农民经销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应得到财政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非营利性服务,大力促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的发展,鼓励大型连锁超市、酒店、学校、龙头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2.对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财政支持 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一般位于农产品销售地附近,是将农产品从产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如公路建设、新型物流工具、各种环境、卫生监测设备等,这些均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范畴,理应由政府的财政资金负担。此外,政府对进入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的各物流主体给予一定的直接或间接财政支持,具体方式可以有财政补贴、税费减免、政府低息或无息贷款等。 3.对第三方物流的财政支持 第三方物流是连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批发市场的重要桥梁,其大部分服务是市场性的,但为了使农村第三方物流运行更加高效,政府应当对于采用农产品物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设备改造、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4.建立支持农村物流企业贷款的专业担保机构 由于农业的先天缺陷,大多数农村非国营物流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过程中困难重重,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但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社会化的担保体系也是造成农村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可以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贴息、奖励、参股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社会专业担保机构为农村物流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者直接提供财政担保。 参考文献: [1] 欧志文.政府对农业物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J].物流经济,2008,(2):68-69. [2] 郝建彤.组建物流银行: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客观选择[J].物流技术,2010,(12):78-79. [3] 杨军,葛孚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财政支持政策探讨[J].生态经济,2011,(3):143-147. [4] 孙鹏,罗新星.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2,(9):97-102 [5] 刘丹.服务创新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3,(5):28-35. |